「內」戰(二)

三人來到了會議室,看見一位身穿黑袍的獨眼黑人正喝着熱咖啡……

福瑞:「離解性身份疾患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以往被稱爲多重人格障礙,是《國際精神醫學診斷手冊》正式承認的精神病。全球有近1-3% 人曾經或正患上不同程度的DID,但由於患者常被誤診爲其他精神疾病,故數字有可能更高。患者只要被多於一種人格間揭性地主導思想行爲,而無一人格可整合統一患者的身份認知、意識、記憶,便可被視爲患上DID。」

史蒂夫:「DID的患者都會表現出甚麼症狀?」

福瑞:「最明顯的便是有記憶缺口(amnestic gap)了,因爲每個人格未必會知道並記得其他人格主控身體時所發生的事情。而由於DID多數是創傷所引致,患者多數會同時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焦慮症或抑鬱症等疾病,會出現自殘、失眠、容易暴躁、自言自語、酗酒濫藥等情況。部分患者會出現幻覺和幻聽。對了,他們有些甚至會有暴力傾向。之前巴基三番四次攻擊我,我得裝死才躲過一劫!」

隊長似乎沒有理會福瑞的牢騷,托着腮在尋思:「受到創傷嗎……看來在索拉博士那兒,巴基受到不少精神折磨……都怪我!那次在戰機上沒有保護好他!」

獵鷹安慰隊長說:「隊長,你無須自責,也許巴基的DID是源於其他成因。福瑞,這種病還有其他成因嗎?」

福瑞:「事實上,大部分DID患者患病前都經歷過嚴重精神創傷。其中多數患者(~93%)童年時有被肢體虐待、性侵犯等。不僅是虐待或侵犯,家庭暴力、言語暴力、疏忽照顧、缺乏父母的愛、朋輩欺凌、醫療創傷等等,都可以是DID的病因。」

娜塔莎:「史蒂夫,你瞭解巴基小時候嗎?」

史蒂夫:「巴基從小便很積極正面,除非他是裝的,不然他不像有童年陰影。但是福瑞,這個病跟創傷有甚麼關係呢?」

福瑞:「有學者說這可能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當患者遇到巨大精神打擊而無法承受時,他們會在主體人格(host identity)之外分裂出另外一些替代人格(alternate identity)來承受那些創傷,好讓他們自我催眠、自覺並非自己本人經歷那些創傷。」

娜塔莎:「明白。譬如車禍倖存者難以承受車禍的驚慌情緒和痛苦記憶,潛意識想刪除掉車禍時的片段。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該發生這些事情,感覺難以整合這些身心經驗,於是便分裂出另一人格承載這些創傷,好讓他覺得被傷害的人並不是自己。」

福瑞:「全中!這也是爲何1994年《國際精神醫學診斷手冊》把這病從『多重人格障礙』改成DID,是想更準確地描述此病。因爲病患並非一開始便擁有幾種人格,而是經歷創傷後,從一個人格割裂出其他人格來儲存那些創傷經歷或情緒。」

山姆:「儘管患者有很多人格,但那些人格都分享同一個身體、同一個腦袋。其實人格之間會出現哪些不同?」

福瑞:「這是一個好問題!人格之間名字、記憶、認知年齡、認知性別、知識、用語、態度、性格、好惡甚至性取向皆可不同。例如美國一位55歲白人女士擁有7重人格,其中包括7歲小女孩、青年女學生、成人男性等。根據美國Safdar博士的描述,當7歲小女孩主導時,她會變得很任性、愛發脾氣,且會口齒不清地說起娃娃語;而當青年女孩出來時,她便變得很叛逆,如會說髒話、濫藥、酗酒、穿着奇裝異服等。有時候當她恢復主體人格時,會驚覺衣櫥裏多了許多奇怪的服飾,而她也摸不着頭腦爲何自己會買那些衣服。當她走在街上時,有時會遇到些年輕人與她打招呼,可她並不認得他們。這些情況當屬記憶缺口;最後當成年男人的人格主控她時,除了衣着打扮變得像男人外,她的聲音也頓時變得低沉,甚至能感知男性身體部分。同時她的交友傾向、性取向也發生變動,會與女性有性行爲。」

娜塔莎:「居然頃刻間有如斯翻天覆地的轉變?太誇張了!專家有沒有研究在甚麼情況下主體人格更容易被替代人格取代?」

福瑞:「離不開壓力和藥物的影響。研究團隊發現當該女士感到壓力,或服食大麻、可卡因等藥物後,出現其他人格的概率將大幅提升。」

山姆:「除了心理上不同,不同人格在生理上也會呈現不同嗎?」

福瑞:「會的。西安大略大學Madhulika A. Gupta博士研究中提及過,不同人格的自主神經系統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包括交感神經系統 (sympathetic control)和副交感神經系統 (parasympathetic control) 都各有不同。故如果不同人格的呼吸頻率、心跳率、血壓有差異,也不足爲奇。例如他所研究的患者自身有睡眠呼吸終止症 (obstructive sleep apnea),每晚大約5小時 (4.92 ± 1.6小時) 睡眠窒息指數(Apnea Hypopnea Index)高於常人。然而當她另外一個人格主導時,她的氣管明顯比較暢通,而每晚平均只有1-2小時 (0.96 ± 2.15 小時) 指數高於常人。」

娜塔莎:「我聽說過德國有一位37歲盲人女士,在個別人格主導時眼睛便突然能夠看見。人格轉換難道真的能對身體作出這樣大的轉變嗎?」

福瑞:「那個案例值得斟酌。該名女士除主體人格外,有10個人格爭相霸佔身體控制權。她的主診醫生一度認爲她是大腦處理視覺影相的視皮質受損致盲 (cortical blindness),才一直需要導盲犬輔佐。直到醫生發現她某一青年男孩人格能閱讀雜誌上的文字,才懷疑她的眼瞎是心理問題所導致的。經過治療後,她恢復視力的人格愈來愈多,到最後只剩下兩個依然未恢復。對於她的情況,究竟是其他人格的出現修復了腦部受損的位置,還是暫時填充了她的心理創傷,導致復明,醫生團隊還沒有定案。」

(未完待續)

# 本故事改編於漫威電影《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美國隊長2:寒冬戰士》、《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復仇者聯盟》

作者:山苗
編輯:米妮
校閱:陳秀雯教授、許龍杰醫生
資料來源:https://goo.gl/NXWtQo
相片來源:https://goo.gl/Bepz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