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臨門的啟示:立「預設醫療指示」

在中國,死亡這個話題似乎是個禁忌——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在長輩面前,或喜慶節日時,萬萬不能提「死」這個字。但中國人對死亡的看法又是否如此一面倒地負面呢?相信大家對「五福臨門」這個成語一定不陌生吧。無論在過年過節時,由或新婚壽宴上,都不難找到「五福臨門」這句祝福語。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五福」指的是什麼呢?「五福」源自《書經·洪範》,指的分別是長壽、富有、健康、美好德行和善終。原來早在中國遠古,善終已被如此重視。

對於作者來說,擁有一個美好的生命終結同樣與財富健康一樣重要。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醫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儀器去維持病人的生命,如心肺復甦法、人工輔助呼吸、血液製品、心臟起搏器、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等。這些治療被統稱為「維持生命治療」。治療後,有些病人可以痊癒,但也有些病人,尤其是末期患者或失去意識的長者,對治療可以沒有絲毫反應。在後者的情況下,「維持生命治療」只能延遲病人的死亡。不能治癒他們之餘,更可能為病人帶來額外的痛苦。那麼,在這個情況繼續使用機器和藥物維持生命,究竟是救人還是害人?

在繼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故事。

「陳先生,84歲,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復發性缺血性中風病歷,需要臥床,大小便失禁,要依靠他人餵食。醫生曾與陳先生的家人見面商量為老人家插入餵食管,次子和女兒皆說:『爸爸不會想插入餵食管的,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曾告訴我們,他寧願死,也不要被插入餵食管。』但是數個月後,陳先生病情惡化陷入昏迷,無法進行人手餵食。陳先生的次子和女兒得知父親的病情惡化,並很快便會過身。他們理解情況,並同意繼續保守治療。但是,陳先生的長子在第二天出現,並堅持要開始管飼,理由是:『我不想他變成餓鬼。』臨床醫生不肯定他是否應該拒絕長子的要求。」(摘自【醫學倫理個案集】)

在陳先生的案例中,他曾經表明餵食管餵食令他感覺生不如死,另外,管飼亦有進一步令病人誤吸的風險。更何況陳先生的身體狀況已經是不可逆轉,無法痊癒。陳先生長子卻依然堅持管飼,顯然不符合病人的最佳利益。在這種病人家屬和醫生各執己見的情況下,往往會進入兩難的局面,爭執不下。

這些情況看似束手無策,但其實是可以提早避免的。只要是年滿十八歲、精神能自主及知情的病人,皆可訂立「預設醫療指示」,表明在「病情到了末期」、「持續植物人狀況或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況」和「其他晚期不可逆轉的生存受限疾病」[1] 時,希不希望接受「維持生命治療」。

死亡,是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在我們仍然健康的時候,訂立「預設醫療指示」,向家人表明意願,不但可以免卻家屬和醫療人員的道德掙扎,同時也好保障自己人生「五福」中最後一「福」——安然離世的權利。

編者亦在此附上「預設醫療指示」的連結,以供各位參考及填寫:https://www.ha.org.hk/haho/ho/psrm/CEC-GE-1_appendix1_b5.pdf

作者:OT
編輯:米妮
校閱:胡令芳教授
資料來源:https://goo.gl/NjXWHn
相片來源:https://goo.gl/DZ3D8a

[1] 指不劃入第 1 或第 2 類的嚴重、持續惡化及不可逆轉疾病,而病情已到了晚期,及生存受限,例子包括:晚期腎衰竭病人、晚期運動神經元疾病或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