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看」世界 (下)

上回說到失明人士能夠像蝙蝠一樣,利用回聲「看」世界。到底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他們用舌頭發出一連串像打響指般響亮的「滴答」聲,然後再傾聽這些聲音碰撞物體後產生的回音。那麼不同的回音又代表什麼呢?金屬的物件會產生柔和的回音,木質的回音音質發悶,玻璃則會產生尖利的回音。而這些回音的聲量大小則可以幫助他們判斷物件的距離。

對於缺乏視力的人來說,回聲定位是一項寶貴的技能。現今失明人士所用的手杖和導盲犬只能幫助他們探測地面上的障礙物,但是這種技能卻可以讓他們分辨出在視線高度(eye level)的物件,對於他們辨認物件位置有莫大的幫助。

加拿大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找來了有回音定位能力的失明人士協助研究。他們把小型米高峰置於實驗者耳中後,邀請失明人士在室外嘗試探索,看看他們能否感應到附近的物件,例如汽車、旗杆、樹木等,並錄下了他們發出的嗒嗒聲及回音。研究人員發現,失明人士聽到回音後,負責處理資訊的竟是腦部的視覺區域,而非聽覺區域。同時,研究對象不僅能辨認物件的形狀和動作,亦能解讀其他人產生的回音。另外,研究人員相信只要透過訓練,每人都有可能學會回音定位技巧。

回音定位之所以未能普及應用,主要是因為人類發出的聲納信號比動物發出的要慢得多、頻率也低得多。因此,人類只能用回聲定位法對大的物體產生心理影像;反之,蝙蝠和海豚就可以捕捉到非常細小的目標。雖則如此,有科學家仍然對進一步的研究充滿信心。他們假設,如果人類發出的聲波更快的話,是不是能夠大大提高回聲定位能力?那麼,能不能通過訓練提高聲納速度和頻率?最近就有研究人員在《聲學學報》(Acta Acustica)上發表文章,表示已經發現了一系列能夠被人類使用的聲波。同時,他們還制定了一套訓練體制,能夠幫助盲人以回波的方式來視覺化周邊環境。看來,用耳朵看世界,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實現。

作者:麻吉
編輯:米妮
校閱:莫仲棠教授
資料來源:https://goo.gl/JkpVHa
相片來源:https://goo.gl/JNRs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