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來晚睡

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注定要劃分給睡眠。然而,我們很多人都對這生命中至關重要的部分了解不足。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曾在大清早起床時,不論前一晚睡眠是否充裕,都感覺精神不振?而傾向晚睡,又是否必定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實則不然。

很多人都以為理想、健康的睡眠習慣等同早睡早起,但這並非必然正確。近年有研究發現,我們的身體裡有人為無法掌控的指令——「時型」(chronotype),而「時型」將定斷你屬於早睡還是晚睡的人。「時型」本於基因,但也受地理因素的影響。《自然》(Nature) 上有一篇刊文名為:《關於緯度及早起型(Morningness)還是晚睡型(Eveningness)的關係》,收集了28個國家,超過3萬5千人的睡眠資訊,證實住在高地、擁有較長日照時間及較晚日落時間的人,通常偏於晚睡型;而居住於年均溫度較高地方的居民,則偏向早睡。如今,我們不僅能透過觀察睡眠時間及精神狀況知道自己的時型,少量的血液樣本甚至已可讓我們分辨時型。

生於現代,白天和夜晚的界線不再分明。在無限的工作及有限的時間下,或許你、我、他都曾為了一份作業、一個考試挑燈夜讀,甚至徹夜不眠。我們或會誤以為睡眠不足的後果不過是第二天的疲憊和精神不振,喝杯咖啡便熬過去了。然而,睡眠不足的影響並不止步於此——缺乏充足的睡眠會影響腦部海馬體(hippocampus)的神經連接,促使記憶衰退,對決斷力也有所折損。除心智之外,缺乏睡眠亦會令年輕人身體組織更易發炎,令老年人身體更易受到感染。長期而論,睡眠不足也會提升脂肪發炎、胰島素抗性及貧血的風險。睡眠債的利息高昂,從此可見一斑。

也許在未來,新研發的藥物可以減低睡眠不足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然而迄今,充足睡眠依然是健康生活的必需。願每個讀者都能按照自己的時鐘一夜安睡——為了昨日的記憶及明天的健康,別為了工作、學術、或是其他理由放棄你的睡眠時間——光陰縱短促,睡眠不可負。

作者: Van Leung
編輯:米妮
校閱:陳秀雯教授
資料來源: https://goo.gl/2Skq2u
圖片來源:https://goo.gl/9QSQ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