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症定身心症?

壓力「爆煲」相信大家都試過。上個月編者Pink亦提到過,我們在緊張的情況下,或許會發現身體同時感到不舒服。試想想你正要參加一個重要的面試時,肚子突然陣痛、腦子一片空白,而本已緊張的你感到更加緊張、愈緊張又愈發肚痛。這些反應或許難以理解,更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日常表現,讓我們因其感到困擾。

醫學界將這些可能因情緒導致,或因情緒惡化的病徵稱為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s)。當然,這些病徵(signs and symptoms)可能源於一些病理原因(例如真的吃了些不衛生的食物,導致肚疼),但壓力或情緒在中間也或許起了某些作用。儘管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箇中原理,但壓力大時,腦神經元會產生更多傳送分子,從而刺激不同部位,導致病徵出現。產生的症候(sign)因人而異,主要有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類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心臟病、高血壓、長期背痛等。這些症候都能源於壓力,而大部分都是能被量度的(如血壓指數、發炎指數)。

另一邊廂,有些因壓力引起的症候是不能被量度的。最普遍的就是一些不舒服的感覺(sensation),例如「頂住」的感覺。假如醫生未能找岀其他相關病徵,又懷疑跟壓力有關,這些症候便是身心症(somatoform disorders)。身心症的特點在於沒有任何能夠客觀量度的症候。譬如,小編在最近一次實習中,有一位病人感到喉嚨處「有嚿嘢」,但醫生在檢查中並沒有發現異樣。其間病人透露家裏最近發生了很多事,醫生便懷疑這與他的病徵有關,診斷其為癔病性室息感(globus hystericus),即是因壓力而岀現喉嚨不舒服的感覺。所以,那些感覺可以不是出於一些能被量度的症候,而是來自壓力。

雖然心身症和身心症在診斷準則上有所不同,但在兩者中,壓力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心靈和身體之間的關係非常奧妙,即使未被完全解釋,科學家們已經有了數個重要的發現。有研究指出壓力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其中一部分的正常運作,名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physeal-pituitary-adrenal axis,簡稱HPA axis),令它分泌更多皮質醇(cortisol)。我們的內分泌系統能夠處理適當的壓力,但壓力過大時,過多的皮質醇便會引致種種心理病或身體不適。另一邊廂,若非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例如服用過多類固醇)也有機會導致心理病或抑鬱症。另外,能導致發炎的細胞因子(cytokines)也跟心理病有關係,導致心理壓力引起的發炎症狀和不適。當然還有許多許多有關的發現,未能在此盡錄。

從前,當科學家討論樂觀的態度能否幫助病人康復時,多數因缺乏實驗證明,難下定論。直至約三十年前,他們在腦中發現了一種蛋白質,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簡稱BDNF),並為這個謎團帶來了更多頭緒。BDNF幫助腦神經元生長和回復,在中風後的康復起到重大的作用。在2014年,有一個以中風老鼠做的實驗發現BDNF愈高,老鼠康復的進度愈快。有趣的是,透過量度壓力荷爾蒙指數,他們發現接受高強度復康訓練而壓力大的老鼠和接受低強度訓練而壓力小的老鼠,康復程度分別並不大。而康復最好的一組老鼠,則接受了循序漸進增強的訓練。它們BDNF指數最高,回復的活動能力也最多,壓力指數則在全高強度和全低強度兩組中間。因此,或許相比於BDNF,壓力對於病者康復的進度影響並非最大。當然,許多以此為基礎的療程仍在研究階段。將來會否被廣泛應用到不同病症上,只能靠未來的研究者們繼續努力。

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壓力人人都有。這不代表我們應該忽略它,把它當作微不足道的感覺或病症。反之,人人都有,其實代表著我們可以感同身受,理解及同理身邊人。一位美國醫生曾經説過,以前的自己並不明白病人為何會有身心症,直至自己因工作壓力腰酸背痛時,診斷為換上身心症,才明白情緒真的會導致生理上不能解釋的病徵或病楚,更明白了病人「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是身心症或心身症,是身、是心,別忘了兩者皆很重要,也需要我們好好照料!

作者:Jack Wills
編輯:米妮
校閱:陳秀雯教授
資料來源:https://goo.gl/Q9cLB2
相片來源:https://goo.gl/DcF5Ye